周武王建立周朝后,实行了分封制,将亲戚和功臣分别安置在全国各地,以此来管理和巩固国家的统治。原本,周天子的权威是牢不可破的,但随着时间推移,到了东周时期,周王室的力量渐渐衰弱,许多诸侯国开始不再愿意承认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共主。就在这个背景下,齐桓公幸运地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一方的诸侯。
齐国的崛起,与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有着密切的关系。管仲的才能使得齐国逐渐强盛,甚至能够使周天子的影响力大大缩水。那么,管仲是如何让其他诸侯国臣服于齐国的呢?又是如何帮助齐国稳固自己的霸主地位的?
春秋时期,除了齐国外,南方的楚国同样强大,且对齐国有着极大的敌意。齐桓公曾考虑派兵攻打楚国,但他知道楚国的人民战斗力强,直接开战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牺牲,甚至胜利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。于是,他向管仲请教该如何应对。
展开剩余79%管仲沉着冷静地回应道:“我们只需要高价购买楚国的鹿即可。”原来,楚国有一种特产——鹿,管仲已经提前想好了一计,准备利用这一点来打击楚国。为了执行这一计谋,管仲在齐楚边境建立了一个小城,并公开宣称:“齐王极爱吃鹿肉,每头鹿愿意出八万钱。”此举让楚国的百姓误以为齐国傻乎乎的,竟然愿意为一头鹿付出如此高的价钱。
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后,认为这不过是齐国的愚蠢行为,于是没有丝毫顾虑,命令百姓开始捕捉鹿。而管仲则趁机装作极其大方,告诉楚国官员:“如果你们能提供二十头活鹿,我将赠送你们一百两黄金,若能提供两百头,我就给你们千两黄金。”这一举措引发了楚国百姓的疯狂,大家争相捕猎,甚至连种地的时间都被耽搁了。
与此同时,管仲还派人暗中收购楚国的粮食,导致齐国囤积了比往年多五倍的粮食。楚国由于捕鹿过度,农业耕种被忽视,粮食产量大幅下降,渐渐陷入粮荒。最终,楚王无奈地向齐国低头,表示愿意称齐国为“大哥”,从而结束了这场没有刀枪的经济战争。
管仲不仅在楚国上施展经济手段,也用类似的方法处理了鲁国这个碍事的邻国。鲁国盛产丝织品,其中以绨衣最为出名,制作一件绨衣需要消耗大量时间,价格也非常昂贵。管仲想方设法让齐桓公穿上绨衣,并下令所有官员也穿上这种衣服,吸引百姓效仿。接着,管仲让齐桓公发布命令,禁止齐国百姓再织造绨衣。
随后,管仲找到了鲁国的商人,并高价收购绨布,“一千匹绨布就送三百两黄金”。商人们欢天喜地回国,开始大规模收购绨布,鲁国百姓也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,转而专心织布。管仲精心策划,十三个月后,齐桓公突然停止了购买绨布,并宣布不再穿绨衣。随着齐国停止对绨布的收购,鲁国的经济开始崩塌。粮食问题和饥荒接踵而来,最后,鲁国不得不向齐国投降,成为其附庸。
不仅如此,管仲还用经济手段让其他国家的兵器、粮食都成为齐国的敛财工具。例如,齐国曾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,导致衡山国的百姓纷纷放下农活投身冶炼,最终齐国停止了购买兵器,令衡山国陷入经济困境,无法抵抗齐国的进攻。
管仲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对外的战略上,还包括了内部的巧妙调动。一次,齐桓公因急需粮食准备出征孤竹国,管仲通过与一位名叫丁家的商人交换一只“东海神龟”,换得了足够的粮食。这个神龟被视为无价之宝,齐国用它成功解决了粮食问题,而丁家则将神龟供奉起来,信守道义。
管仲不仅在军事上巧妙布局,经济上更是极具头脑。例如,齐桓公缺少资金前往朝拜周天子时,管仲策划了一个“石破天惊”的计谋。他让工匠在山东的乱石岗雕刻石壁,并将其高价售卖,声称这是一种神奇的石材。结果,齐国从中赚取了巨额财富,八年内不再征收税赋。
管仲的另一计谋是让周天子通过菁茅赚取丰厚的财务支持。当周天子因贡赋减少而发愁时,管仲建议封锁菁茅产地,并要求前来参加泰山祭天的诸侯携带菁茅作为祭品。每捆菁茅售价高达百金,最终周天子赚取了七年的财物。
管仲不仅有出色的谋略和经济眼光,他还十分擅长识人。当齐桓公的宠臣易牙、竖刁等开始浮现时,管仲忠告齐桓公远离这些心术不正之人,但齐桓公并未采纳,最终这些小人害死了他。管仲通过自己的智慧助力齐国称霸,被誉为“春秋第一相”,而他的智慧和忠诚也让后人如诸葛亮等人深感敬仰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宝尚配资-博股论金配资-专业的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交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