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苏州有一家公司竟然在30度高温的天气里组织团建,部分员工进了抢救室这事儿听起来挺玄乎,但背后的科学道理却值得所有人警惕。
团建活动刚开始没多久,员工就开始晕了。同事一碰他,浑身烫得像火炭,意识也不清醒。紧急送医后,医生直接下了病危通知 —— 热射病加痉挛,体温飙到 40℃!好在抢救及时,五名中暑员工都脱离了危险。
苏大附一院的李小平医生说,这就是典型的 "隐形杀手"。虽然当天的天气温度不是很高,主要是在湿地公园里湿度太高了,就像待在一个蒸笼里,汗液都排不出来,热量闷在身体里。这种情况下,人体散热效率能下降 70% 以上。
这种高湿高温的组合拳,杀伤力远超想象。杭州一位阿姨在 37℃的天气里没开空调,直接热射病昏迷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杭州 84 岁的韩爷爷冬天蒸桑拿,竟然也因为高湿环境得了热射病,双肺都白了。
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指出,当湿球黑球温度指数(WBGT)超过 26℃,人体就可能出现中暑症状。在这种环境下工作,身体就会不断地升温,这怎么受得了。
有人觉得企业太疏忽:"明知道湿度大还搞户外,这不是拿员工健康开玩笑吗?" 也有人质疑:"30 度就中暑,是不是现在年轻人太娇气了?" 还有专业人士提醒:"湿度比温度更危险,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。"
根据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》,高温作业不仅看温度,湿度也是重要指标。当湿度≥80% 时,即使气温不到 35℃,也可能构成高温作业环境。要是企业能明白这些基本的防暑知识,就应该调整工作时间,避开高温高湿时段。
这让我想起去年贵州册亨县的案例。当地检察机关发现,多家企业在高温天气下未发放津贴,最终督促补发了 24 万元。可见,企业的防暑责任是有明确法律依据的。苏州这家公司出现的这个事,员工要是申请职业病认定的话,很有可能认定是工伤。
专业来讲热射病的黄金抢救时间也就30分钟,一旦出现意识不清、体温骤降的话,一定要即时降温送医。去年浙大一院抢救的一位跑步者,就是因为延误了 10 分钟,差点丢了性命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,防范意识必须加强。深圳市气象局的提醒很实用:高温高湿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,必须外出时要穿透气衣物,每 15 分钟补充一次电解质水。特别要注意,当出现 "悖论性寒战" 时,千万别当成感冒,这可能是中暑的前兆。
组织户外活动,一定要注意天气的变化,尽量避开高温高湿。像广州医科大学邹志康主任建议的,在浴室、厨房等高危环境,更要加强通风和降温措施。
高温加高湿可是挺危险的,也不能不当回事啊。希望这次事件能让更多人意识到,防暑降温不是夏季专属,湿度管理同样关键。毕竟,谁也不想在 30 度的天气里出事。
新闻来源:中华网、羊城晚报、中国疾控中心《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》;专家观点:苏大附一院李小平主治医师、广州医科大学邹志康主任;案例参考:深圳卫健委 2025 年中暑数据、杭州日报热射病报道
宝尚配资-博股论金配资-专业的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交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